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小到 大,由弱至强,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累计招收培养研究生 1000 余万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百万计的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无疑需要更加强调对教育质量的研判、评估、诊断与预警预测,更加理性、宏观、动态地监测与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以指数形式构建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新工具,客观反映、动态监测和有效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变化,积极引导和激励我国研究生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培养时代新人,持续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
一、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的重要意义
指数是社会经济统计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常以相对数对比呈现、综合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比如物价指数、道琼斯指数、工业生产指数等都已成为分析社会经济景气的晴雨表。在教育领域,构建质量指数是积极回应社会问责、动态监测与评价教育质量的有益探索,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还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2]。在借鉴各类统计指数和有关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构建国家、区域和系统层面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动态监测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旨在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动态监测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始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生产新知识、孕育新思想、发明新技术、创设新制度、弘扬主流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福祉和进步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然而,这种贡献与价值往往被现有的教育评价所忽视,尚未得以有效监测、积极引导。在 2018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制高点[3],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高端引领作用,尤其需要提升其服务、支撑乃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因此,构建能够动态监测研究生教育贡献度和影响力的质量指数,无疑有利于引导研究生教育事业专注内涵、突出贡献、卓越发展。
第二,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总体而言,经过四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形成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省级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单位三级质量管理保障体制,构建了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4]。学位授权审核和专项评估、学位论文送审和抽检、学科评估和专业认证等中国特色的评价手段与工具已取得显著成效。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特别需要进一步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教育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彻 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四唯” “五唯”的顽瘴痼疾,健全多元多维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科学选取能够持续跟踪和适时反馈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数据,构建质量指数,客观监测、有效激励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既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意义的评价探索,又能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提供全新手段。
第三,有助于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中重点部署的教育现代化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题中应有之义。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大数据分析服务与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开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支撑下的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科学构建并公开发布具有描述、监测、激励、导向等功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客观呈现、定量分析国家和区域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问题与成就,有利于走出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教育评价范式误区,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综合运用信息服务、法律、标准、规划等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与水平。以直观可比、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作为放管服改革的突破口,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系统的管办评分离,形成国家研究生教育治理新格局,无疑有助于推进研究生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与治理现代化,逐步化解国家对高层次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研究生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著提升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目标。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的核心内涵
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多样性、复杂性、发展性,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显得较为灵活多变。学界已从学术、效益、就业、过程等视角,提出了“外部质量、内部质量”[5]“绝对质量、相对质量”[6]“微观质量、宏观质量”[7]“结构质量、系统质量”[8]等多重概念。在本研究中,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和地区研究生教育质量高低与发展变化的相对数,主要用于动态监测宏观层面或者系统层面的相对质量,而非静态呈现单位层面或者个体层面的绝对质量。因此,本研究将遵循指标简洁性、数据可取性、监测持续性等原则,从贡献度、支撑度、达成度等角度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
第一,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要体现研究生教育
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度。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的“战略资源”[9],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要素。研究生群体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为活跃的生力军。据统计,2010 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各类资助项目中硕士研究生占参与研究人数的 27.27%、博士研究生占 20.24%[10],在校研究生对我国国际高水平论文的贡献率保持在34%左右[11]。然而,对于像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之类的国家重大科技突破背后研究生教育的贡献程度,还缺乏较为客观、持续、动态的统计与分析。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就是要将研究生教育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贡献作为质量评价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研究生教育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度进行科学评价和动态监测,积极引导研究生教育把握科技发展潮流,汇聚创新要素、创新资源,主动抢抓创新机遇,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深度参与全球创新竞争;积极引导我国研究生教育从强调“论文发表” 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向强调“为国家做事”的服务贡献模式,主动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有效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12]。
第二,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要呈现研究生教育
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研究生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最佳结合点,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持续提升高层次人才供给能力,以内涵式、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服务我国经济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就是要客观呈现研究生教育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与智力支撑程度,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在经济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网络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通过对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进行科学评价与动态监测,积极引导研究生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结合、科教联合,推进校企协同、校所协同、校地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全心全意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社会服务、传承先进文化、参与国际交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第三,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要展现研究生教育
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的达成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径,强调“人才培养应该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研究生教育系统同样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成效、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和核心内容。从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相统一的角度来讲,监测和评价立德树人的成效,尤其需要关注经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观评价与积极反馈。因此,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就是要改革质量评价模式、拓展评价指标与要素、创新声誉调查方法,全面关注在校研究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重主体对立德树人实践成效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通过对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达成度进行科学评价与动态监测,引导研究生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更加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创新育人育才模式,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化素养教育及学风教育等,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
三、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的初步设想
为了深入研究、科学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本研究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团队、专家力量,综合运用实证研究、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模型建构、专家咨询与研讨等方法,系统探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理论、基本模式、关键要素以及组织实施。
第一,从学理层面提出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将秉持适应性与贡献度相结合、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监测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系统梳理有关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流派、核心理念及重要观点,研究分析质量指数的方法论基础、价值功能和评价范式,充分把握结构性评价与功能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关系,探索提出科学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的基础理论与分析框架,使得构建出来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不仅能够逻辑自洽、理实互动、特色鲜明,而且能够为全球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从国际视角梳理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的经验趋势。本研究集中考察美、英、德、法、日、俄、巴西等国以及欧盟博士教育委员会、INQAAHE(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 (亚太教育质量保障组织)等国际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最佳实践与发展趋势。系统回顾社会经济领域运用指数形式进行监测、评价和问责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 20 世纪 60 年代“社会指数运动”以来相对成熟的发展指数或质量指数模式、技术方法和实施效果。在比较分析与经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明晰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的价值导向、概念图谱、影响因素以及操作性定义。
第三,从需求角度探讨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的关键要素。本研究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客观调查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外部需求、主要问题与基本矛盾,正确认识 “不唯”与“不要”的内在区别、准确把握“唯” 与“不唯”的辩证关系。坚决扭转“唯帽子”“唯奖项”“唯论文”等不良倾向,把研究生教育在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贡献与作用、为国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以及立德树人实践的成效与表现作为评价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开发、迭代优化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力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
第四,从实践维度考虑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的方法路径。本研究将充分调研相关指数的数据采集与系统平台基本情况,重点关注指数的数据内容、数据来源、计算方法、数据可持续性、数据更新情况、数据库与系统平台建设等,探索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数据采集、存储与更新机制,有机整合学位授予数据、学科评估数据、学位论文评价数据、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与追踪调查数据等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相关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数据,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趋势预测、监测预警等大数据算法和模型研究,面向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等多元用户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并为之提供数据分析与决策咨询服务。
第五,由于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是一项较为复杂而艰巨的探索性研究任务,需要不断凝聚研究生教育战线的评价共识,很难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因此,本研究将采取由易至难、逐渐铺开、不断完善的策略,以构建国家层面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为突破口,面向社会按年度公开发布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分析报告。在实践探索与优化完善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分层分类、分区域、分国别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研发。
作者:黄宝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顶明(通讯作者),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参考文献(略)
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年7月